Konica AE/EE模式详解

原文:http://www.konicafiles.com/6-technical-questions/-konica-s-shutter-priority-exposure-system/

我不同意原作者的一些观点,尤其是快门优先优于光圈优先这一点。另外,下面的翻译由于知识所限,可能有错误,请指正。

以下翻译已经原著者授权,请不要将翻译内容进行转载。

 

有人认为Konica是单反系统里第一个实现自动曝光功能的,而且这种自动曝光功能设计的非常简便、可靠,在Konica长达1/4世纪的单反系统历史里没有经历过重大变化。

在最开始,市场上对自动曝光功能是有争议的,尤其是那些自诩为专业摄影师的人。他们认为自动曝光是给懒惰的业余摄影师用的,会把人们变成不假思索的快拍者。而Konica在其他相机厂商意识到自动曝光的重要性之前,甚至在AR卡口推出之前,就已经开始自动曝光功能的研究了。Konica的另外5个竞争对手是这样的情况:

  • Canon:1973年11月,推出第一台AE功能单反相机,带快门优先的EF以及EF镜头(我忽略了Canon EX,我认为那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可更换镜头系统),也是Canon少数使用直走幕廉快门的相机。1976年推出带光圈优先模式的A-1是Canon第一台自动曝光相机。
  • Minolta:1973年推出带自动曝光功能(光圈优先)的XM/XK相机,1977年推出第一台带快门优先模式的相机,XD-7。
  • Nikon:1972年推出第一台自动曝光相机, Nikkormat EL,光圈优先模式。Nikon的第一台快门优先的相机是1983年推出的FA,在此之前,Nikon通过一种奇怪的光圈控制伺服系统配件来实现快门优先。
  • Pentax:1971年推出自动曝光相机,Pentax ES,只在1/60以下的快门才能实现光圈优先。1975年才真正推出自动曝光相机,Pentax K2,也是光圈优先相机。

Konica的快门优先模式是纯机械化的,它的测光表指针可以和镜头卡口里带凹槽的控制盘耦合,在快门按到一半的时候,测光表指针和控制盘会按照给定ISO的情况下,测光表测出的合适通光量,停留在合适的位置。控制盘会确保在快门完全按下时,光圈将控制在机身确认的光圈值上。这一模式后来被其他厂商(Miranda、Mamiya、Petri、Ricoh)沿用。

Konica自动曝光的机械本质,导致它的快门行程比较长,而且需要更大的按力。而当时其他的单反只能手动控制曝光,快门按钮也仅仅用于触发快门而已。Konica早期机械单反的快门可以锁定卡口里的控制盘,由测光表自己决定合适的光圈位置,然后再触发快门。这种机制解释了为什么Konica的快门会比其他厂商难按一些。

1965年到1973年,Konica一直在后续机型中努力改进这个缺点。在Auto-Reflex机身可以看到它的快门设计的很高,但在Autoreflex T和T2上,这个高度已经减低了很多,而且弹簧也更松弛一些。到了Autoreflex T3,快门按钮只保留了锁定曝光和释放快门的作用,已经使其快门按压难度降到最低。

第一批的自动曝光相机都是快门优先的。这种机制需要首先确定快门值,再计算出合理光圈,通过机械方式实现多个组件的联动。唯一的非机械方式就是由电池供电的测光表,它只决定取景器里的测光指针的位置。一旦半按快门确定测光指针位置后,通过一连串机械联动触发光圈动作。

另外还有一种实现自动曝光的机制,也就是光圈优先。不过这种机制的操作方式和Konica是相反的,而且需要电子定时控制才能实现。1971年推出的Pentax ES是第一台使用这种机制的相机,它的电子化程度更高。

为什么那些想要跟随Konica步伐的厂商造不出这样的相机呢?因为很多厂商的卡口装不下这样的机械装置,如果硬要按Konica的方式实现自动曝光的话就需要对卡口进行重新设计,这对一个厂家来说风险太大。所以在70年代,有一批厂商转而研发光圈优先模式,但最终他们在70年代或80年代的时候,还是通过修改卡口的方式去实现快门优先。

上述的讨论也会引来另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,到底快门优先好还是光圈优先好?喜欢前者的认为对运动物体的拍摄,无论是奔跑的运动员还是飞行的小鸟,快门是决定最终图像质量的决定性因素,而喜欢后者的认为景深才是图像最重要的考虑因素,快门只是其次。

可能如你们预期一样,作者是比较倾向于快门优先的。在一个会发生变化的场景中,拍摄的速度是非常重要的,而这往往会伴随着拍摄物体的移动。物体移动的越快,自动曝光就越显得重要。着这种情况下,1、2档的快门选择就决定了照片是否可用,而这并不由光圈是否差了1、2档决定。这一点在Konica70年代的广告里也略带调侃的说过,那些站在光圈优先阵营的厂商确实可以得到曝光完美的图像,但仅仅是一个模糊不清的图像。

另外,没有任何一个自动曝光系统可以测算被摄物体的运动速度,或者你自己的手振,这种情况下,无疑快门优先更适用。当然在某些情景下,拍摄速度的要求并不高,比如肖像、建筑、风景、微距等摄影,此时摄影师有充足的时间去考虑光线、景深、审美等问题。但是在这种情况下,摄影师完全可以用纯手动模式以获得更精确的曝光,自动曝光模式其实就是多余的,而那些热衷于光圈优先模式的厂商很晚才意识到这一点。综上所述,适合快门优先的场景更多,我更喜欢这种自动模式。

光圈优先也有2个快门优先无法比拟的优势:一是光圈优先对镜头要求不高,不管是手动镜头、预设光圈镜头、反射镜头都可以使用,它也不需要机身和镜头之间有耦合机制或者电子连接,而快门优先要求镜头有自动曝光的功能。二是光圈优先允许长时间曝光。

Konica当时的那些竞争对手,起初看不起快门优先这一自动模式,认为它是为初学者准备的,并且大肆宣扬他们的光圈优先才是更高级的选择。但是结果他们最后还是投入大量资源用于开发快门优先的相机。你可以看到70年代后半期,这些厂商口风的转变。1976年Canon推出AE-1时,就把快门优先列为这台相机三个重要特征的第一位,并成为当时世界上卖的最好的35mm单反相机,在后来的广告中还特别赞扬了快门优先模式。

 

Leave a Repl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