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onica AR卡口详解

原文:http://www.konicafiles.com/6-technical-questions/-the-konica-ar-bayonet-mount/

下面的文字并没有逐字逐句的翻译,有个人发挥的成分,所以可能有知识性错误,如果英文好,建议直接看原文。

以下翻译已经原著者授权,请不要将翻译内容进行转载。

 

Konica在50年代晚期设计的F卡口,有一些致命的缺陷,其中包括其直径太小(40.5mm),放不下自动曝光所需要的耦合机制。为了在自己的单反系统中实现全自动曝光和全开光圈测光的功能,Konica重新开发了可能是第一个带AE功能的单反卡口。

AR卡口是当时最先进的卡口之一,不仅融合不少功能,而且性能稳定、用户接受度高。它主要有这么几个特点:

  • 大口径卡口,确保镜头和机身之间的牢固连接;
  • 锁住镜头的旋转角度宽窄适中;
  • 卡口的释放机制可以允许单手换镜头(我对此表示怀疑);
  • 耦合机制在卡口内部。

其他同时结合了这些优点的卡口直到1972年才出现,就是奥林巴斯OM系统,但OM系统还没有快门优先的功能。

AR卡口一经推出,有人就认为这是最先进的机身-镜头耦合机制之一。在镜头这边,Konica设立了光圈索引的机制,即每个Konica镜头光圈调节行程是固定的,通过旋转方式装载镜头时,可以通过耦合拨杆运动的距离得知当时光圈的信息。但是初期版本的AR卡口是没做到的,当时的Auto-Reflex的测光表在外部,只能手动调节。到了Autoreflex T出现时,改进后的AR卡口就可以将镜头的光圈信息传递给测光表,从而实现了TTL测光。

在机身这边,卡口的底部有一个与自动曝光耦合的装置,可以在镜头光圈设定在非最大光圈时,仍按光圈全开进行取景。

其他厂商也开发了相似的机制,比如美能达和尼康(尼康的兔耳朵),但他们的索引机制是在镜头外部。佳能和宾得则把这种机制放在卡口里面。这些厂商的虽然都把这种机制和测光相连,但是Konica定义了AE操作的标准。

AR卡口实现的全开光圈TTL测光可以有3种操作方式:

  • 手动光圈优先:先设定好光圈值,手动调节快门盘;
  • 手动快门优先:先设定好快门,手动调节光圈;
  • 自动快门优先:设定好快门后,将光圈环调到AE/EE处,由机身自己决定合适的光圈。

当时的的6大OEM卡口系统中,只有Konica提供了自动快门优先曝光功能,而且这个卡口直到1987年都没变过。除了OM卡口(这个卡口也没有经过升级),其他的厂商都不得不在70年代后期开始对自己的卡口进行改良,以实现快门优先曝光功能。他们的卡口更新大概经历了这样的历程:

  • Canon:FL(1964-1971),FD(1971-1979),New FD(1979-1987);
  • Minolta:Pre-MC(1969年之前),MC(1966-1977),MD(1977-1985);
  • Nikon:F(1959年起),AI(1977-1983),AIS(1983起);
  • Pentax:M42(?-1975年),K(1975年起),KA(1983年起)。

当Konica在1967年推出第一款带TTL测光的相机Autoreflex T时,所有可以实现AE功能的组件其实已经在AR卡口中存在3年了。所以除了早期专门为了Auto-Reflex设计的镜头之外,所有的Konica镜头几乎都可以实现AE曝光。而且Autoreflex T推出之后,Konica还提供了老AR卡口镜头的免费升级服务,主要是把镜头后组的光圈拨杆进行修正。现在留存的尚未进行卡口升级的老AR镜头已经很少了,所以Hexanon镜头的兼容性基本上没什么问题。

 

Leave a Reply